10/4 我們倆 80
11/4 日之丸 65
14/4 地獄莊園 75
15/4 立見天國 80
16/4 惡夢威力:恐懼政治抬頭 90
16/4 暗湧 55
17/4 歐聯的一天 65
17/4 紀子之食卓 60
18/4 三個憂鬱的房間 50
19/4 開麥拉荒卡妙 55
Tuesday, April 18, 2006
Friday, April 14, 2006
電影節快樂2: 《日之丸》(The Sun/Solntse)
曾看過一篇文章,說初初看電影節,可選擇大師級及影迷嘉年華的兩大片類。欣賞當代電影大師開闊眼界,他們的電影或言之有物,或充滿表現技巧,就是衰極有個譜。影迷的嘉年華內容會比較輕鬆,有明星擔綱,相對淺明的大路片種。對於我呢個初探門檻的人,這個選片理論還是很合用。
《日之丸》的導演是俄羅斯大導演亞歷山大.蘇古諾夫(Alaksandr Sokurov)獨裁者系列的第三部曲。前兩部拍過希特勒及列寧兩大魔頭,這次的主角是二戰的日皇裕仁。外籍的導演拍他國皇帝的生活故事,我會直接聯想到末代皇帝浦儀,..由皇位墮下的兩人。
片中交代裕仁外表很像諧星 差利卓別靈,嘴部經常抽搐,如果不是因為他高傲貴雅的動作步姿都,還真不像一個皇帝;裕仁喜歡研究生物,東京被炸成廢墟之後,他只顧埋首研究甚麼香港關公蟹,又召見科學家分享祖父在日前看見北極的荒謬問題。美軍佔領日本後,被迫實行君主立憲制。自對於日本人,日皇就如神一樣神聖不可侵犯,裕仁在戰敗後多次強調自只是一個普通人,惹得身邊的人都忍不住「提醒」他的絕對地位。
影片的主旨是認為裕仁只是普通人,記述他投降前後的生活,戰敗後裕仁在皇宮的壓抑及失落,都在蘇古諾夫的純熟的長鏡頭技巧表現下來。再之影片多場都是low key燈光,充滿嚴肅的悲劇氣氛。誠如石琪之說 - 作風悶藝,劇情推進緩慢,對白又極度古怪難明,我多次差點睡著。 走出文化中心,只記得很魔幻的空襲東京的一場,,十幾條飛魚在空中盤旋,放下魚一樣的炸彈,很宮崎駿,在全片紀實的技巧下,感覺很跳tone。
導演認為獨裁者也只是一個普通人,但現在還未定論裕仁是一個傀儡天皇或是侵略的幕後黑手,之不過當獨裁者在失去權力後,一切也變得合理。
《日之丸》
導演:亞歷山大.蘇古諾夫 2005 110分鐘 中文字幕
hkifflink
Tuesday, April 11, 2006
電影節快樂1: 《我們倆》(You and Me)
應屆電影節,第一套欣賞的電影,是中國的《我們倆》。上年我唯一在電影節看過的電影也是中國的...孔雀。出現張藝謀了之後,一直都很喜愛這種濃郁中國城鄉氣味的人文電影。
一個冬天,女孩忽然闖進了老人的四合院,她要租下院中一角的小房子。兩個性格倔強好勝的女人,在院子裡一起度過冬春夏秋。開始是河水不犯井水,年青女孩對生活的習慣,經常令平靜的院子掀起波浪,她要求有一部電話,她要用老太的冰箱。老太和這個經常犯規的女孩,不經不覺已經建立深厚的感情,她們甚至是相依為命。老太會出動走過去女孩的房間問候,在她失蹤後會擔憂。女孩會為老太洗頭做菜,為她布置房間。

故事八成發生於一個場景...院子內,只有兩個人物..女孩與老太。影片中院子四時的轉換,及兩人生活上的故事,細膩感動。簡單場景內幽默化的新舊衝突,充滿了故事感,也為電影增加笑聲。
《我們倆》的感動,除了一老一少的演出,還有影片真實的感覺。女孩與老太的生活片段,源自導演馬驪文自己的回憶。片中一老一少生活的寫實,如冬天女孩刷牙水喉結冰,淘鳥蛋,一點點構成了人情。誰的少年不是如此任性倔強,但少年總是會長大,她長大後可會記得老太那雙深邃而充滿慈愛的眼睛。
《我們倆》
導演:馬儷文 2005 普通話 90分鐘
hkifflink
一個冬天,女孩忽然闖進了老人的四合院,她要租下院中一角的小房子。兩個性格倔強好勝的女人,在院子裡一起度過冬春夏秋。開始是河水不犯井水,年青女孩對生活的習慣,經常令平靜的院子掀起波浪,她要求有一部電話,她要用老太的冰箱。老太和這個經常犯規的女孩,不經不覺已經建立深厚的感情,她們甚至是相依為命。老太會出動走過去女孩的房間問候,在她失蹤後會擔憂。女孩會為老太洗頭做菜,為她布置房間。
故事八成發生於一個場景...院子內,只有兩個人物..女孩與老太。影片中院子四時的轉換,及兩人生活上的故事,細膩感動。簡單場景內幽默化的新舊衝突,充滿了故事感,也為電影增加笑聲。
《我們倆》的感動,除了一老一少的演出,還有影片真實的感覺。女孩與老太的生活片段,源自導演馬驪文自己的回憶。片中一老一少生活的寫實,如冬天女孩刷牙水喉結冰,淘鳥蛋,一點點構成了人情。誰的少年不是如此任性倔強,但少年總是會長大,她長大後可會記得老太那雙深邃而充滿慈愛的眼睛。
《我們倆》
導演:馬儷文 2005 普通話 90分鐘
hkifflink
Sunday, April 09, 2006
Saturday, April 08, 2006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